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第十五届学术节中医基础系系列讲座

 

20131113星期三下午,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系举办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

首先由刘燕池教授作了题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构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报告。刘燕池教授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自我完善做了比较系统的概括与论述,提及了近百年来中医学顽强存在和自强不息的历程,从中西医学的学科属性、特点的不同方面论述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出现了许多未能预想的问题,在思想上或操作上阻滞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形成了某些依赖性。刘教授认为要从自身的出发点与思路和方法上做出不懈的自我完善与创新,来进行对中医基础理论学说的系统和深化,不能借助西医的方法或结论来发展中医的理论,而要依靠中医界人士的自身努力,并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大力发展中医学所独有的而西医没有的理论内涵。刘教授最后提出了现代中医学“信息医学”模式的构想,并做了举例说明。刘教授的精彩报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引起了共鸣,并为中医广大师生及工作人员指明了努力奋斗的方向。

其次由钱会南教授做了名为“杨上善对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的贡献”的报告。钱会南教授对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形成的贡献作了详细说明。

《太素》是《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在学术思想方面,《太素》在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太素》据《黄帝内经》内容性质之异同,重予编次、注释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大类。钱教授还通过对《太素》与《读素问钞》、《类经》等编排内容与顺序研究的异同,认为《太素》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的早期雏形,对后世分类研究《内经》有重要的深远意义。通过《太素》编排方法的讲解,有助于广大师生对《内经》等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最后由马淑然教授作了题为“中医治疗湿疹的思路与方法”的报告,马淑然教授系统详细地论述了中医对湿疹的认识与论治,认为处方方法学是治疗湿疹的新思路。中医处方方法学是研究根据病证变化而选药处方规律的一门学科,让医生在临床时针对复杂的病因病机能有法可依,针对多种临床表现能有药可用,针对多种病程同现能有方可选,理法方药一一对应,化繁为简。马教授据此讲述了以证候为中心,深入理解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关键是权衡各种致病因素,对风、湿、热、瘀、敏、虚等做了详实的阐发。并讲明以法为纲,明确把握湿疹的治则治法,对治风、祛湿、清热、祛瘀、脱敏、补虚等治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以方为例,论述了准确定位湿疹处方用药的方法,最后列举医案进行了阐发。马淑然教授的报告精彩而充实,为广大师生讲解了根据中医处方方法学确定治疗湿疹方药的思路与方法,受到在座师生的热议与好评。

(基础医学院 撰稿人:钱会南  审稿人: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