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

35实验动物学

 

 

课程名称:实验动物学

学时:45学时(理论课33学时,实验课12学时)

主讲教师:刘启福,赵丕文

授课对象:各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作业、考勤):占总成绩30%

 

主要内容:

作为生命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实验动物学是该领域新崛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实验手段和思路,是中医药实验方法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学科。

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学概述;实验动物的分类、命名与选择;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微生物学控制和遗传学控制);实验动物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原则及其应用。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小鼠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大鼠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家兔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思路与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命名标准和方法,对不同品种、品系的主要区别及其应用特点有所了解;

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特性及其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如抓取、编号、注射、麻醉、血样尿样采集、灌胃、处死等);

3、熟悉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5、掌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与原则。

 

主要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动物的类群

第三节 实验动物分类

第四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环境

第一节 实验动物设施

第二节 环境与营养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第三章 常用实验动物

第一节 常用医学实验动物

第二节 实验动物常见疾病

第四章 近交系动物

第一节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第二节 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第五章 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及其优越性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第三节 动物疾病模型的分类和选择

第六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节 实验动物选用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动物应用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