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

 

 

        任应秋(1914-1984),四川江津人。4岁启蒙,延请秀才、进士课以十三经,及长,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治经、训诂、考据之学在青年时代即打下基础,一生博览群书6000余种,涉猎医、史、文、哲诸领域,为治中医学之根基。
       任应秋17岁学医,跟师于当地名医刘有余,1936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向沪上名医请教、左诊。1950年任教于重庆中医学校,1957年调往北京中医学院,曾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组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市劳动模范。
       任应秋从事中医事业50余年,在中医古籍整理、创立中医流派学、研究中医理论体系方面,享誉全国。他一生专著40余种,撰写论文500余篇。他的学术生涯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重视临床和中医科学化,用临床疗效向国内外医学界证明中医的科学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致力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他认为中医学的发展在于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任应秋临终时,将一生收藏的4000多册书籍全部赠送给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他崇高的敬业精神,在行业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