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教育» 认证评估» 评估风采

评估风采

中医学院体质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议

 

  为帮助授课教师们从整体上把握新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9月2日晚7点,中医体质教研室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了集体备课。备课课程包括《中医体质学》和《中医学导论》两门课程,教研室所有授课教师倪诚、李英帅、王济、李玲孺、郑燕飞、俞若熙、杨正、姚海强、侯淑涓、董丽丹、孙紫薇、杨星哲、李园均参加了会议。集体备课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倪诚教授主持。

  首先,倪诚主任介绍了集体备课的背景和目的,提出了本次会议需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教学专员杨星哲老师向各位老师提前发送了集体备课提纲。倪主任指出,要注意突出《中医体质学》教学内容的代表性、主体性、独立性;注意辨体用方与辨证、辨病用方的区别;注意中医、西医授课内容的比例分配,要以中医学内容为主,西医学内容为辅;同时突出课程中与学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情分析,站在学生角度备课。李英帅老师提出,因疫情以线上授课为主,只以考试成绩为主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以平时成绩考核贯穿全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同时强调《中医体质学》课程已应用新教材,要注意新教材对比旧教材中改动之处。王济老师提出,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建议期中考试成绩评价采用统一形式;肯定了新教材应用的优点,提出教学中注意梳理出学习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建议考题进行更新。李玲孺老师也认可《中医体质学》新教材的应用,认为新教材更突出了学习重点和逻辑性;并建议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体质量表辨识、古代医案筛选作为作业等方式算作学生的平时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杨正老师就形成性评价问题还建议采用以思考课程相关问题形成的小论文形式,应用效果也很好,同时建议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学生问题,整理学生问题一起探讨,教学相长。杨星哲老师提出,新教材语言精简清楚,逻辑性强,有知识链接,可作为科研反哺教学补充到授课内容中,供学生拓展学习,授课内容中医案部分可以更新,结合王老师在临床上近年来临床有效的病例进行更新补充。孙紫薇老师表示,集体备课形式很好,教研室集体备课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完整、流畅,形成了教研室统一课件,逻辑清楚,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提出目前疫情以线上教学为主,互动不足是所有课程面对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需要一起思考解决的问题。董丽丹老师表示,自身课时时间分配和把控能力需要提高,如《中医体质学》有12课时和18课时班,如何分配课时,有效安排好授课进度,需要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反馈喜欢授课内容中医案分享部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医案分享内容。李园老师指出,要教学相长,在日常教学中提升与同学们的同情能力,注重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并思考解决;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案例,和学生解释清楚辨体论治内涵。

tz.jpg

  教研室还对上学年学生课程总成绩及期末成绩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辨体质量表分析、文献计量分析作业,并在课堂中提问、记考勤、以思考课程相关问题形成的小论文形式等来作为平时成绩,应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对上学期年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原有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补充完善了思政目标和思政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思政目标的体现,并学年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及反思。同时教研室进行了本学期学情分析,明确了本学期主要教学安排及教学特色。

  最后,倪主任高度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会议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总结。倪主任强调,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不同,本科教学注重讲清讲透教材内容,以“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以知识储备为重点,拓展课外知识为辅;形成性评价模式应尽量统一,求大同存小异;同时,授课时注意就前不就后,在保持授课内容独立性同时,注重和前面授课内容的联系,建议建立题库;注意如何选择合适医案进行讲授,并注重解读医案的精准性,如在解读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模式治疗疾病医案时,突出辨体质为主,结合辨病辨证的解读思路等。

  本次集体备课帮助教师们准确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发挥集体智慧,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博取众长,共同提高,弥补备课过程不足,助力青年教师自我成长;同时针对解决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学院

  撰稿:杨星哲  审核:倪诚、李英帅、刘菲、费宇彤、李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