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中医学院本草文献研究论坛成功举办第八期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9日晚,中医学院本草文献研究论坛成功举办第八期学术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中国根书简》:当欧洲医生遇到中国土茯苓”。主讲人高晞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学院院长李峰教授致欢迎辞。本次讲座得到校内外师生的热切关注,200余人与会聆听交流。讲座由中医学院周云逸副教授主持。

1.jpg

  李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草文献研究论坛是由中医学院周云逸副教授牵头组织创办的学术性论坛,他对高晞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与会人员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

  高晞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医学史、十五世纪以来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代表著作有《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合著)。历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日本关西大学访问学者、美国洛克菲勒档案馆访问学者、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根书简》是16世纪比利时籍医生维萨里撰写的一部以土茯苓的研究命名的西文专著。高晞教授指出,维萨里的《中国根书简》篇首部分介绍了中国根的描述定义、汤剂制作、剂量服法等内容,其后近五分之四篇幅的内容介绍的是解剖学内容。这反映了维萨里站在新旧对峙的立场,通过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结合实际经验与临床案例对“中国根”这一药物功效进行了探索。他成功示范了如何科学观察研究“新事物”,客观评估“新药”的效果和价值。维萨里的时代,西方学术界认为,中国根通过净化血液,治疗痛风、结石、梅毒等疾病。

  通过爬梳“中国根”相关文献记载,“中国根”的定义逐渐明晰。如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提出1633年在台湾发现“中国根”;1880年德国植物学家由勒指出中国根就是“Smilax China”;卡耶尔将“中国根”定义为白茯苓,功效为缓解咳嗽、利尿。《职务图谱概览》一书将“Radix China”放到菝葜属下。而后不论是林奈学生Osbeck的实地探索采集,英国博物学家汉璧里建立茯苓实物与实验对应关系,还是林奈研究学会针对茯苓与土茯苓等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并阐述其治疗肺、膀胱疾病的作用,都是国外学者针对“中国根”作出的热烈讨论。

  从贸易流通来看,高晞教授以“中国根”海关出口为例,指出其在此领域主要指代土茯苓,并作为饮料成分出口欧洲,而作为药品用于治疗梅毒,则是主要运往日本。

现今各界学者亦从全球史、贸易史等角度讨论“中国根”及其延伸内容。但“中国根”究竟为何物,众说纷纭,根据现有材料仍不能盖棺定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思考。

  学术总结环节,主持人周云逸老师指出,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学术界谈论比较多的是“西学东渐”,实际上在历史上中国学术也在向西方传播,这就是“中学西传”。中医药西传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传统中医药文化对世界文化贡献的独特视角,也是我们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学术讨论环节,高晞教授对诸位师生的提问,予以了精彩解答。讲座在与会人员的视频合影中圆满结束。

2.jpg

  中医学院

  撰稿:陈峥  审稿:赵百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