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丹,中医方剂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委。
多年来,主要从事方剂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教学中,主要承担中医八年制、五年制本科生,留学生、台港澳学生等《方剂学》本科教学工作,以及硕博士研究生《中医病机学》《方剂学专题讲座》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中注重中医药学教学传承创新、课程思政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机结合,获得2013-2014年度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奖,2019、2021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12年主持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课题《中医院校留学生方剂学“动静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1项,2015年结题并获得三等奖1项。2020年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课题《基于隐性课程挖掘中医方剂学与现代德育教育契合点》1项。撰写发表中医学教育论文1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副主编3部,参编方剂学教材3部。2013年参加第一期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医药学)班学习并结业。
科研方面注重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发现和创新探索。主要研究方向为历代名医组方思想及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10余项科研课题,2009年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傅青主女科治疗月经病的方剂配伍规律》。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基于水通道蛋白对增液汤“增水行舟”疗效机制研究》1项;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增液汤在pSS模型中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发挥“增水行舟”作用的分子机制》1项。《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特征性病变和免疫机理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录4篇。获得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同时,承担方剂教研室科研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任方剂学科秘书。担任2012卓越中医师班班主任,关爱鼓励学生,带领班级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十佳优秀班集体评比第一名,并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基层组织称号,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