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教研室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内经重点学科的依托单位,重视科学研究,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相应成果。各个方向先后承担过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的子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及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并与时俱进,积极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本科教学,为拓展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加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方向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构架与内涵研究

标志性成果:承担国家“973”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提出中医理论发展范式:经典传承式,凝练出中医核心观念,搭建“中医经典知识挖掘与传播平台”。


方向二:《黄帝内经》理论与五运六气科学性研究

标志性成果: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归真与还原《内经》理论,阐释了运气学说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成果发表在T1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科顶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


方向三:五脏藏神理论研究

标志性成果:提出脾胃是五脏藏神的核心环节,揭示脾胃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参与制定《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并承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部分的编写。


方向四:《黄帝内经》思维临床应用及文化传承研究

标志性成果:探讨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多种方式,主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普及读本》,参与组织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出版《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六册,并系统收藏梳理晚清至新中国成立的医家处方4000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