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37bcf93724369388624b1c1b9890d.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历史悠久,1956年由陈慎吾、刘渡舟等著名中医学家创建,是我国中医学最早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傅世垣、聂惠民、郝万山、裴永清等专家学者曾任教于我室,为教研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于2002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8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2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2010年伤寒学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课程2008年《伤寒论》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入选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并于2013年作为首批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上线,2015年牵头《中医学专业导论》国家视频公开课,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金课),为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伤寒论》理事长单位,2021年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继续教育示范项目,2022年牵头全国伤寒论课程虚拟教研室。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于2008年先后被批准为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教学团队; 2015年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和优质本科教材, 2021年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5480d98ea8faf92d312cfb5ff27a0ab.png


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8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伤寒教研室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伤寒论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伤寒论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编单位;是“十一五”、“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伤寒论研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主编单位。

教研室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2004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6项;发表论文869篇;获部局级以上奖励17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其他部局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

教研室教师均从事临床工作,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首都名中医1名,全国百名名中医1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工作指导教师5人次,首都国医名师3人。建有刘渡舟名家研究室、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王庆国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站、王庆国名医传承工作站,在名医传承方面卓有成效。

自199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2014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我校伤寒教研室一直是这两个学术组织的主任单位。经过62年的建设,伤寒教研室名家名师辈出,成果显著,在仲景学术领域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