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伤寒学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课程2008年《伤寒论》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入选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并于2013年作为首批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上线,2015年牵头《中医学专业导论》国家视频公开课,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金课),为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伤寒论》理事长单位,2021年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继续教育示范项目,2022年牵头全国伤寒论课程虚拟教研室。
团队以加强中医基本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理法方药”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提高团队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医、教、研并重,教、学、辅结合,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国家级课程教学团队,在国内同类教学团队中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主要建设单位之一,“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李宇航教授);2014年伤寒论教学团队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陈明教授);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王庆国教授)。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2021年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近5年获校级以上级教学奖励13人次,其中包括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3人次,校级教学奖励9人次,伤寒论课程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课程3次、BB平台优秀课程3次。
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等就组织编写有《伤寒论讲义》等首批自编讲义,这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立后的最早教材。62年来,伴随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伤寒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国家与行业教材编写,注重自编、特色及创新等各类教材建设。
1985年以来,教研室教师主编或副主编教材18部,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伤寒论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伤寒论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编单位,2019年《伤寒论选读》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优质本科教材”;是“十一五”、“十三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伤寒论研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主编单位,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研究生规划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教研室人员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100部。
在教材编写体例中新增“辨治要点”、“明经指要”,高度概括《伤寒论》112方证的理法方药之间的链式关系,在方解时突出方药配伍与病机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深入理解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鉴别诊断方法、灵活用方思路等,从而实现“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