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建设
1.1《中医体质学》课程简介
中医体质学经过40多年研究历程,其研究成果已整理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创新教材,已在全国39所中医院校及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使用,并且于2021年出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规划教材。我校从2006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中医体质学》公共选修课程,18年中培养3000余位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及留学生。2012年,批准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学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中医体质学》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医体质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介绍与阐析,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体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和创新有新的认识,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新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掌握体质辨识方法等实用性内容。
1.2《中医学导论》课程简介
《中医学导论》是针对中医药类专业新入学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介绍中医学总体面貌,学科结构,中医学思维特点及学习方法的入门引导课程。通过界定中医学的概念与内涵,明确中医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属性,明晰中医学的发展轨迹,概述中医学的基本内容,比较中医学原创思维的特质及其与西方思维的不同,突显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及基本认识,突出中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应有的地位,倡导中医学的医德医道,彰显中医学的教育学习特色。旨在增进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中医思维,领会中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今后要学习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有一个概要性的认识。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中贯穿了思政教育,通过深入介绍中医学古今的巨大成就和诊治疾病的确切疗效,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医学、献身中医事业的精神。
本课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一部分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PBL、CBL、小组讨论等先进教学方法,融入AI、知识图谱等科技手段,依托相应的数字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医学体系、架构和内容有所认识,为其在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之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成果展示
本中心开设并承担《中医体质学》、《中医学导论》两门本科课程,《中医体质学概论》、《中医体质学专论》、《体质与方剂的应用研究专题讲座》、《中医体质的临床与健康管理应用》四门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慕课课程。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等教材共11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3篇。王琦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1项。倪诚教授曾获北京市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