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先后承担科研课题共15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5项,包括国家“973” 计划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十五”“211 工程”建设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50项。中心人员获各级人才项目9项,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等。

本中心人员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33篇,其中SCI论文118篇,IF>5共45篇,核心期刊论文515篇,7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基于108015例样本数据的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一文被评为2023年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生物传感AI算法融合的中医过敏/平和体质差异靶点科学解码”入选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一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篇国内论文”。

本中心人员获得各级科研奖励6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34项;出版学术专著50部;发明专利授权 2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本中心发起了“九体医学健康中国计划”,“中医体质学构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被评为新时期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本中心主持制定的《成年人中医体质治未病干预指南》、《老年人中医体质治未病干预指南》于2023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中心主持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于2009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颁布为行业标准,同年载入北京市卫生局编著的《健康首都·辉煌60年--100件大事》。本中心主持起草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至2022年底,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应用5.7005亿人次。中医体质辨识从2009年起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成为中医药进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载入《百年中医史》。中医体质辨识载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 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医体质学》著作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在海外发行,《中医体质量表》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等17种外语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推广应用。